2016-01-25 發布者:
2016年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是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去產能”作為2016年五大重點任務中的首要任務,1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還提出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化解過剩產能,也就是說今年改革的方向是:向過剩產能宣戰。水泥作為產能過剩嚴重的傳統行業,必然會首當其沖,如果說2015年是水泥市場頹勢初現,那2016年或將出現各種蕭條慘淡。
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主要表現在需求下滑,企業營業收入與利潤總額下降,經營性現金流驟降,行業資產負債率全線上升。水泥作為投資拉動型產業,去年水泥需求下降近6%,2016年號稱是有史以來經濟最困難的一年,面對今年的開市情況——股市開市4天2天熔斷,人民幣走低,似乎預示著2016年中國經濟形式將更加嚴峻,低迷的經濟環境將直接影響水泥需求,當水泥需求不給力的時候,而供給端必然加速改革。2016年,高層連續釋放去產能提速的信號,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均提到了“去產能”。
2015年水泥行業陷入利潤大幅下滑困局,產能利用率低至65%,銀行也持續收緊對過剩企業的信貸,這都在倒逼今年水泥行業真正的大規模去產能化,在中央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去產能,處置僵尸企業之際,水泥行業“下崗”、“裁員”等問題將接踵而至。
據水泥人網獲悉,重慶某水泥廠正在進行裁員行動,當企業利潤下滑嚴重甚至虧損時,減員、降薪會是企業的首要選擇措施,裁員是很多人都不想面對的事情,但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有時不得不面對這種局面。而水泥行業提速“去產能”必然造成“裁員”、“下崗”問題頻繁發生,據有關媒體報道,2016年若水泥行業減產30%,可能造成100萬人失業。
在中國經濟下行期,要想在激勵的市場競爭或者行業寒冬中生存下去,不管公司是有實力的還是沒實力的,都會開始展開裁員計劃,對于企業來說,節約成本永遠是排在第一的位置。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多行業巨頭企業都在醞釀著一場縮減企業運營成本的裁員行動,而裁員行動會在過剩嚴重的水泥行業里大規模發生。
過剩產能并不見得就是落后產能,而“供給側改革”的橫空出世,為水泥行業的優勢產能升級、劣勢產能退出創造了條件。如今市場方向從需求端刺激轉為供給端管理,水泥行業大環境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國家嚴控貸款,市場嚴查環保,行業嚴重虧損,必然逼退部分落后水泥產能,“去產能”和“供給側改革”的同步進行,將優化水泥市場。當供需關系一旦達到一個平衡點,企業效益必將快速提升,這也是部分水泥企業寧可硬扛著嚴重虧損也不愿轉型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在“供給側改革”的刺激下,水泥行業真正的管理先進、技術先進的企業必將脫穎而出,2015年海螺水泥在如此不利的市場環境下還能實現較好的盈利,其管理水平及技術水平不言而喻,隨著“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入,水泥行業優勢企業的價值必將逐步提升。在外部市場效益收縮之時,一般來說企業必將更加注重內部效益的提升,通過技術升級、產品結構優化、銷售策略調整、管理精細化等方面來實現,以對沖外部市場效益對利潤空間的擠壓。但這恰恰是優勢企業彰顯實力的機會,而對劣勢企業來說是最大的考驗。當水泥企業在內部效益提升無望之時,主動求變,不斷創新或許也將會是另一條出路。
摘自——《水泥人網》